查看原文
其他

文旅周刊 | 位面蝴蝶与黄金茶源

湘西头条 2022-05-02


第八期



南方有嘉木,

深藏云与雾。

一叶可悟道,

黄金贱如土。


黄金茶的故事,要从400多年前的明王朝说起。


土木堡事变之后,明帝国对于南北边疆的控制力逐渐弱化,一时之间,瓦剌逞凶,安南独立,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则在越来越不稳固的羁縻统治下风雨飘摇,征服与反抗从未停歇,分化和融合反复拉锯。


武陵山区正好是中原王朝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边界之地,朝廷任命的永顺等宣慰司坐镇东北方,世代看守牵制西南方不服王化的苗瑶等族,双方势力在今天的湘西中部,形成了脆弱的平衡。


保靖国茶村的黄金茶基地。

公元1536年,明世宗嘉靖十五年,烽火又起,先是广西瑶民造反,接着贵州苗民起事,虽都被迅速镇压,但一直不能肃清。尤其是湘黔一线的所谓“生苗”,一直是明王朝重点盯防的一块心病,“巡抚苗疆”成为湖广云贵各省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。


嘉靖初年,“巡抚”制度尚未完全成型,“巡抚”一职多由位卑权重的言官担任,任期较短。战略地位重要的地区,则由“三司”之一的都察院派遣重臣兼任,比如正三品的副都御史、正四品的佥都御史,会轮流巡视重要地方。


1539年初夏,嘉靖十八年,都察院大佬、右副都御史陆杰以湖广巡抚的身份,来到湘西一带巡视苗疆防务。陆杰此行的目的、线路、经历,已经消散在历史迷雾之中,只能在《明世宗实录》和《保靖县志》的故纸堆中,略见端倪。


点击图片查看详情


据说,当陆杰一行来到烟霭弥漫的吕洞山区之中,他自己及部分随员都中了瘴气,呼吸困难,浑身无力。恰逢当地一位老妇人路过,见此情景,急忙回到家里煮了老茶,送给巡抚队伍饮用,瞬间解了瘴毒。“满血复活”的陆杰,只觉得满口生津、神清气爽、身体轻盈,突然福至心灵:此茶如此濯浊驱妄明心见性,实乃修炼悟道之大助也。于是拿出重金答谢老妇,并将老妇家中剩余的茶叶一并带走。这些茶叶最终是否进贡给了道士皇帝朱厚熜,殊未可知,但以等量黄金换去山中茶叶的故事,却在保靖县黄金村一带相传至今,“黄金茶”由此得名。


从这一年开始,嘉靖帝“常斋居西内”,与丹炉道藏、桃木青词为伴,开启了近三十年的宅皇帝不上朝生涯。


  油菜花镶嵌在茶园之间,保靖黄金茶种植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。


十八年后的1554年,嘉靖三十三年,明“苗疆边墙”开始修筑,湘西境内从此拥有了一段长约190里的“南长城”。而陆杰当年“黄金换茶”的地点保靖县黄金寨,恰好在边墙之下。


吉首老城区的历史也是自此开始。因水运方便,吉首成了明军屯守之地,取名“镇溪军民千户所”,就是威镇五溪之地的意思。事实上,湘西的很多地名,都有征服镇压的意味,比如永顺、保靖、永绥(花垣)等。然而水无常形历史演进,昔日的军事卫所,在时光中演化为码头商埠,民间对话“到哪里去?”“到所里去!”以讹相传数百年,于是,“所里”渐渐取代“镇溪”,成为吉首的汉语地名。


茶艺师冲泡的黄金茶,沁人心脾。


1990年代,“黄金茶”被人抢注了商标,只好改为“换金茶”,而此名终是不甚理想,最后才注册“保靖黄金茶”,并以“中国最好的绿茶”之名,开始在茶界专家和商界精英之间传播。


2000年,“中国南方长城”被学界发现,成为著名旅游景区。


2009年,品质逆天的“保靖黄金茶”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,在全国众多历史名茶的耀眼光芒中,绽放出自己绝世独立的华彩。


2011年,采自茶树王的100克黄金茶,卖出了9.8万元的天价,轰动业界。


2016年,保靖县启动了以黄金茶为核心的“茶旅融合发展”战略,助推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,黄金茶的历史,掀开了新的一页。


不是每一只蝴蝶,都能掀起太平洋的飓风。对于湘西而言,陆杰也许是最得大明位面气运加持的一只蝴蝶,在1539年的那个初夏里,扇动了一次翅膀……



(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谨拍摄)

来源|团结报

作者|吴刚

编辑|刘娜

监制|陈昊





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




■ 文旅周刊丨几度春秋替 一泉暖千年

■ 文旅周刊丨缘木为居 归化自然

■ 文旅周刊丨非遗“国字号”,湘西山水之外的惊艳

■ 文旅周刊丨《凤凰样子》中的湘西样子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